在现代农业生产中,农药的合理使用是保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。然而,农药残留超标可能对食品安全、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。有效成分/农药检测通过科学手段对农产品、环境样本及加工食品中的农药种类、含量及代谢产物进行精准分析,成为把控食品安全链的核心环节。该检测不仅涉及农业生产全流程监管,也是国际贸易中农产品准入的重要技术壁垒,对提升产品竞争力和消费者信任度具有重要意义。
农药检测主要涵盖以下项目:
1. 有机磷类农药(如敌敌畏、乐果)
2. 有机氯类农药(如滴滴涕、六六六)
3.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(如氯氰菊酯、溴氰菊酯)
4.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(如克百威、涕灭威)
5. 除草剂(如草甘膦、百草枯)
6. 杀菌剂(如多菌灵、代森锰锌)
检测需覆盖目标农药的原体、代谢产物及降解产物,同时关注多残留协同效应。
现代农药检测主要依赖以下精密仪器:
- 气相色谱仪(GC):适用于挥发性农药分析
- 液相色谱仪(HPLC):针对热不稳定/高极性化合物
- 气质联用仪(GC-MS):兼具分离与定性定量功能
- 液质联用仪(LC-MS/MS):实现痕量级多残留检测
- 超高效液相色谱(UPLC):提升分离效率和灵敏度
- 快速检测设备:如酶抑制法速测仪、免疫分析试剂盒
主流检测技术包括:
1. 色谱法:通过保留时间和特征峰实现定性定量
2. 质谱法:基于分子量及碎片离子进行结构鉴定
3. 免疫分析法:利用抗原-抗体特异性反应快速筛查
4. 生物传感器技术:实时监测农药与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
5. QuEChERS前处理法:高效样品净化技术提升检测准确性
检测流程通常包含样品采集、提取净化、仪器分析和数据验证等阶段。
国内外主要执行标准包括:
- 中国国家标准:GB 23200系列、GB 2763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》
- 国际食品法典:CAC/MRL标准
- 欧盟法规:EC No 396/2005最大残留限量标准
- 日本肯定列表制度:设定700余种农药残留限值
- 美国EPA方法:如EPA 8081B(有机磷农药检测)
检测机构需通过CMA/CNAS认证,确保数据符合ISO/IEC 17025标准要求。